青年雞免疫原則,如何防疫不應激
2020-02-20
疫苗防疫是養青年蛋雞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,但是現在防疫方法眾多。
蛋雞養殖戶有時候也不知道自己防疫的對不對,我也經常收到這樣的問題:
我的防疫程序是不是出問題了,你給我出個好的防疫程序吧。
那么雞群到底應該怎么防疫才合理?
其實疫苗防疫沒有好壞,我就跟大家聊聊自己這十多年來的一些心得,供大家參考。
我個人認為對于疫苗防疫的核心就是兩個字:簡單。
能省就省,不用做的疫苗一概不做。這樣省,并不是單純為了省錢,而是為了更好的養雞。
以簡單為核心,結合當地需疫情和季節病的發病規律進行防疫程序的制定。
什么是簡單?
舉個例子吧:當地沒有發生過法氏囊病,傳喉等烈性傳染病,那么我們制定免疫程序就可以把這些疫苗排除在外。
因為當地沒有發病,你這樣做的活苗或者毒力強的疫苗,會有傳代反強的風險。
簡單的說,就是防疫了,以后可能會發生這種病,必須每次都防疫。
而且免疫會造成很多雞的發病出現非典型化,很難確診,對養殖影響更大。
什么是季節性?
很多病是有季節性,有流行性的。例如隨著季節改變,蚊蟲開始增多的時候,雞痘就開始進入高發,主要是夏秋季節。
結合當地的氣溫回升情況,在蚊蟲肆虐前一個月做雞痘疫苗。這樣效果更好。
養殖戶問的最多的問題是:我的雞發病了,到底該不該防疫?
這個問題很常見,但是養殖戶也很難把握。
對于雞群防疫:
必須在健康的情況下才能進行防疫,就好比我們的孩子,在去做疫苗的時候,
醫生都會問是不是發燒,有沒有生病,確定以后才做防疫。雞也是樣,一定要選擇在雞群健康的情況下免疫。
有人會問,雞那么多肯定有好有壞,按照你的說法是不是就一直不防疫?
我個人認為雞群是否可以防疫,按照二八定律來區分,只要雞群80%以上健康,就可以進行免疫。
這個也是有個前提條件的:
剛來的雞雛,有母源抗體,抵抗力比較高,前期發病也比較少,當然雞雛問題或者管理不當除外。
因此前期一定要做好疫苗防疫。因為首次免疫很重要,屬于基礎免疫,如果首次免疫都沒時間做,那這批雞很難養好。
首免做過后,后期就可以根據雞群情況,先治療在防疫。
對于沒有發病的雞,防疫后的應激問題,也是大家比較糾結的問題,到底防還是不防?不防怕病,防了怕應激嚴重。
免疫就會有應激,抵抗力也會相對弱點,這個是不可避免的,對于必須要防疫的疫苗,做好免疫后的抗應激,就是重點。
免疫后提高溫度1攝氏度。同時飲水加電解多維,有條件可以加黃芪多糖提高免疫力,減輕免疫抑制,從而讓免疫效果更好。
最后講兩個免疫后的小技巧 :
1、飲水中加左旋咪唑,這樣不但可以驅蟲,還可以提高免疫力。
2、免疫之前控料,進行空腹免疫。這樣不但有利于疫苗吸收,還能減輕應激。